全球变局下迎难而上

投资计划旨在推动无源元件的发展

25. März 2025, 8:00 Uhr | Nicolas Wenger
论坛参与者: Dr. Arne Albertsen,资深销售经理,江海欧洲电子元件公司(Jianghai Europe Electronic Components) Alexander Gerfer,首席技术官,Würth Elektronik eiSos 集团 Ferdinand Leicher,EMEA 销售副总裁,Bourns Olaf Lüthje,市场运营高级副总裁,Vishay Jan Pape,副总裁,ESBU 欧洲、中南美销售,Littelfuse Joachim Pfülb,元件销售副总裁,Beck Elektronik Bauelemente Harald Sauer,董事,太诱(Taiyo Yuden)欧洲公司 Rüdiger Scheel,移动出行副总裁兼分公司经理,村田制作所(Murata) Stefan Sutalo,被动元件产品营销副总裁,Rutronik Michael Turbanisch,中欧销售主管兼销售业务集团总监,国巨集团(Yageo Group) Josef Vissing,欧洲区总裁,TDK Europe
© Componeers GmbH

继一个“值得遗忘”的年份之后,2025年将成为一个充满变革的年份。国家和国际层面上的新政治框架条件、保护性关税、不断变化的供应链以及分销渠道中清理后的库存,一切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经历了一个“令人遗忘”的年份之后,2025年则注定成为一个充满变革的一年。国家和国际层面上的新政治框架条件、保护性关税、不断变化的供应链以及分销渠道中清理后的库存——一切似乎都在为新一轮的复苏做好准备。唯一不确定的是:这种复苏是否会在今年到来。

在本年度《市场与技术》“无源元件”论坛上,参与者迅速达成共识:情绪必须发生转变。“我们需要重新找回一种积极的基本情绪,”Beck Elektronik Bauelemente公司销售元件副总裁Joachim Pfülb指出。“在足球领域,我们的国家队也重新做到了这一点。”
“目前的情绪反映出一种普遍的缺乏信心,”Jianghai Europe Electronic Components公司资深销售经理Dr. Arne Albertsen补充道,并将原因归结为过去几年中发生的诸多变化。
“心态必须改变,”Bourns公司EMEA销售副总裁Ferdinand Leicher强调,“我们需要用新的信心来取代当前盛行的消极情绪。”

新一届联邦政府将带来什么影响?
这一开场话题迅速引导讨论嘉宾谈到他们对新一届德国联邦政府的期待(编者注:本次论坛举行时,德国联邦议会选举尚未进行)。Würth Elektronik eiSos集团的首席技术官Alexander Gerfer因此坚信:“新一届政府必须迅速出台新的刺激措施,才能走出当前的低谷——仅在基础设施和能源网络这两个领域,就已经有大量工作亟待推进。”

在这一背景下,所有讨论参与者都希望新政府能尽快组建完成。其中有八位嘉宾明确表示更倾向于由两个政党组成联合政府,以便更简单、更迅速地推动政策落地。
除了新举措,Dr. Albertsen强调,对工业界而言,有两个要素至关重要:明确性和可靠性。新政府可以通过新的法律和措施,“但这些政策必须具有持续性,才能确保企业在此基础上所做的投资能够随着时间推移获得回报。”

Anbieter zum Thema

zu Matchmaker+
Gerfer Alexander
Alexander Gerfer, Würth Elektronik eiSos
© Componeers GmbH

“我们的客户主要是那些必须从长远角度进行思考和投资的企业。”Littelfuse公司ESBU欧洲、中南美销售副总裁Jan Pape解释道,“而我们的大部分客户在去年连对现有资产的翻新、升级或维护都没有投入,更别说是进行新投资了!”
如果新政府能在经济政策方面制定出一项长期战略,并且真正付诸实施,“那么我对未来的看法也会更加乐观!”

因此,行业代表特别强调:要避免那些影响行业发展的“初级错误”,同时克服缺乏专业性的问题——否则其后果将直接影响到德国无源元件市场的发展。
“如果我想推动电动出行,”Beck Elektronik Bauelemente公司的Joachim Pfülb指出,“就不能把补贴的发放完全依赖于政府当前的预算安排。比如说,应该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比例,比如30%或40%的新车上牌量,在达到这一比例之前,每辆新购的电动车都应获得补贴。这个目标或许四年能实现,也可能要等到六年、七年。”

那么,如果能快速组建新政府,并通过明确行动及时对市场和经济发展施加影响,这是否会在今年内就对无源元件领域的订单和营收情况产生积极影响?
对于这一点,论坛参与者的看法不尽相同。

联邦政府究竟能产生多大影响?
“我个人认为,不论新政府的政治色彩如何,它对我们行业和业务的直接影响都十分有限。”Vishay公司市场运营高级副总裁Olaf Lüthje说道。他进一步表示:“除非我们在太阳能、电动车或收费系统这些领域能获得大规模的扶持计划,否则我无法想象政策能产生实质性推动——尤其是在2025年内,更不现实。”

Vissing Josef
Josef Vissing, TDK-Europe
© Componeers GmbH

TDK Europe总裁Josef Vissing对此持不同看法:“看看电动汽车补贴被突然取消的情况,这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因此我相信,如果政府愿意投入足够的资金,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
“关键不仅仅是电动出行。”Yageo Group中欧销售主管、销售事业群总监Michael Turbanisch补充道,“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如果在太阳能产业上不采取措施,这个行业就完了。”
因此,他也认为新政府应尽快组建。但Turbanisch同样不认为短期内订单量和营收会迅速回升:“现在必须先播种,最早也要到2026年才能迎来收成。”

当前正是投资工业的有利时机
早在论坛召开期间,就有多位与会者指出,多家研究机构和经济智库已强调:德国由于债务率较低,有良好条件以低成本获得贷款,从而持续刺激经济增长。
“无论是偏向雇主方还是雇员方的研究机构,在这个问题上都提到了一个数字——6000亿欧元。”Pape表示。“新一届政府可以将这笔资金投入到工业、能源和创新领域。”
“而且由于这些国家投资会带动私人资本的跟进投资,最终的债务比率甚至可能比预期更低。”

Lüthje Olaf
Olaf Lüthje, Vishay
© Componeers GmbH

Murata公司移动出行副总裁兼分公司经理Rüdiger Scheel也表示:“我们最大的优势之一,毫无疑问是作为工业国家中,德国的财政状况依然是最稳健的。”
“因此我们仍然可以以较低成本举债。”
Scheel指出,从理论上看,这无疑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方案,“但问题在于,各政党对‘什么是投资’的定义差别很大。” 对某些党派而言,公民福利金被视为对未来的投资,“但对我来说,真正的投资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一座桥梁、一家新工厂,或者是为公共交通和德国铁路配备的新型可靠列车。”

德国需要一套面向工业未来的战略
所有与会者都一致认为,德国必须制定出一项不仅是短期的,而是中长期的战略,以确保德国工业基地拥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我们本质上是一个以加工为主的国家,资源储量本来就不多。”Beck Elektronik Bauelemente公司副总裁Joachim Pfülb指出。
“因此我们必须制定长期战略,并筹措足够的资金来加以执行。”
德国当前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并不能单靠“数十亿补贴”解决,
“我们必须重新定义自身优势,并将我们的知识与能力转化为经济价值。否则,我们将在全球格局中被边缘化,逐步丧失影响力。”

全球经济政策的影响日益显著
近期的世界政治和全球经济政策变化再次强调了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特朗普的惩罚性关税将迫使欧盟做出反制措施。”Littelfuse的Pape指出,
“这将引入全新的、复杂的模式到我们的业务流程中。”
未来整个供应链的执行将变得更加复杂,同时,汇率的影响也将显著增强。
“我们现在的影响还不到10%,但很快就会超过这个比例。”Pape表示。

TDK的Vissing进一步指出,如果特朗普只是一个孤立问题,那么或许还可以应对,
“但我们同时还面临其他重大变化,比如中国越来越强烈地推行‘本地为本地’(Local-for-Local)政策。”
“这一切正在像一个悬挂的动平衡结构(Mobile)一样,在新的条件下重新调整自身。”

Albertsen Arne
Dr. Arne Albertsen, Jianghai
© Componeers GmbH

正因如此,Rutronik公司被动元件产品营销副总裁Stefan Sutalo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那么我们作为欧洲,在面对特朗普时,到底还能拿出什么来?”
哪些协议是可行的?欧洲能否引入某些关税措施而又不使整体局势彻底失控?
Murata的Scheel对此特别担忧:“从ZVEI(德国电气电子工业联合会)最近的数据来看,德国电子工业目前唯一增长的市场,居然是美国市场。”
“如果我们现在还在对中国制造矛盾,那将是我们目前最承受不起的重击。”

保护性关税适得其反
“保护性关税将削弱投资意愿和购买力,”Vishay市场运营高级副总裁Lüthje明确表示。
“这将直接影响买家的决策,并不会带来任何增长动力。”
Jianghai的Dr. Albertsen也强调:“过去几周,从华盛顿传来的关税威胁几乎天天都有,而这些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本质上,这是人为推高通胀,却还打着‘保护主义’的旗号。但这种保护到底是在保护什么?比如说,美国根本不存在的被动元件产业?”

Bourns的Leicher补充道,他在美国的同事目前情绪相当乐观,
“因为他们相信这种方式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是有利的,并预计这些威胁最终不会真的被实施。”
他们还寄希望于乌克兰战争的结束,“因为从他们的角度看,这场战争对他们只有坏处。”
战争结束的确可能不只对美国经济产生积极效应。
“特朗普最在意的是自己的形象,而要让他看起来成功,经济就必须良性运转。”Leicher总结道。
“从这个角度看,欧洲在谈判中的立场其实并不差。”

汇率问题也被简要提及
在讨论2025年经济走势中,汇率问题也被短暂提起。
Littelfuse的Pape认为汇率将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多数与会者则不以为然。
“当然,如果你的生产基地布局不合理,那问题就比较棘手了,”Vishay的Lüthje指出,
“无论是一欧元兑0.70美元,还是兑1.50美元,最终都会体现为不同的成本基础,但对销售价格几乎没有影响。这在我们的利润与亏损报表中只是一个小章节。”
他个人认为:“欧元与美元达到汇率平价,并且保持稳定,才是最理想的情况。”

Sutalo Stefan
Stefan Sutalo, Rutronik
© Componeers GmbH

从Bourns的Leicher看来,“作为一家美国公司,这一切有利也有弊。但比起过去,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根本算不上严重。”
他回忆起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达到1欧元兑1.60美元的高点:“那时候压力确实很大。甚至在第一次接近汇率平价时,市场也明显反应紧张。”
他的总结是:“过去我们确实有过‘汇率问题’,但现在——这已经不再是个问题。”

对于Yageo Group的Turbanisch来说,真正决定价格的,是市场上产品之间的直接对比。
“如果我要诚实地说,这对我们的冲击比汇率问题大得多。”
他解释道:在Yageo集团全球拥有超过50家工厂的运营模式下,汇率波动在公司内部基本无关紧要。
“我们采用全球统一定价,最终还是要看OEM客户决定在哪里采购。”

2024年为何表现如此低迷?
在论坛的最后,嘉宾们也试图回顾和解释为何2024年下半年,尤其是自去年秋季起,行业预测中的反弹未能如期到来——并且为何这种情况在2025年很可能不会再次发生。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2023年其实并没有错估形势。”Leicher试图解释,“大家普遍预期形势会好转,结果却遭遇了经济下滑。”

Taiyo Yuden Europe的董事Harald Sauer认为,官方公布的0.3%的经济衰退率被低估了。
“2024年我们的业绩比预定目标差了两位数,原因是多方面的,汇率也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

TDK的Vissing回忆道:“一年前我们还坐在这里,互相安慰说下半年情况会好转。”
“也许那时只是一种希望,也可能是基于客户行为的推断——无论如何,我们都判断错了。”

Littelfuse的Pape指出,工业客户在2024年首次经历到了真正的波动。
“在工业电子领域,几十年来3%到4%的年增长率就被视为良好表现。”
“如果你连续两年增长50%,那必然会带来后续影响——这座增长高峰总有一天要‘消化’掉。”

而随着渠道库存在过去几年达到低点(Turbanisch表示这是多年来的最低值),所有人心中其实都隐隐担忧:一旦市场情绪突然反转,会发生什么?

众所周知:被动元件市场通常滞后于半导体市场约半年时间,这一直被视为反弹的强烈信号。
而如今,Book-to-Bill比率已重新开始上扬,这看似令人鼓舞,
但正如Yageo的Turbanisch所指出的:
“这其实也不奇怪,毕竟它之前是一路断崖式下跌的——从这个水平回升,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脱离风险。”

Pape Jan
Jan Pape, Littelfuse
© Componeers GmbH

正如去年一样,人们对2025年的市场预期中仍然隐含着一个担忧:如果市场快速反弹,是否会再次出现**“牛鞭效应”(Bullwhip-Effekt)?
“我不确定采购人员是否真的学会了如何正确解读即将到来的短缺(Allokation)迹象,并据此做出应对。”Würth Elektronik eiSos的Gerfer表示。
Taiyo Yuden的Sauer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我们公司负责订单处理的那些员工,当年经历过上一次短缺情况的,如今都已经不在了。我相信许多客户那边也是如此。”
他的结论是:“大家都得重新适应‘短缺’这个概念——就像五六年前的那一波一样。”
唯一可以寄希望的,是这一次在整个被动元件产业链条**上,各级之间的沟通能做得更好。

短交期与其他“神话”

买方市场回来了,价格下滑,大多数产品似乎都能现货交付!
听起来是不是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如果相信部分采购人员和客户的说法,你可能会以为危机已过,一切如常。
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看似正常的现象更像是人们自我暗示的产物——
也许只是因为危机、下行周期与衰退已经持续超过两年,而这在过去几十年里是前所未有的。

回想疫情前的市场:我们所经历的是周期更短、波动更剧烈的经济循环,完全不同于当下这种“持久停滞”的局面。

例如有一种误解是:价格下跌会刺激用户购买。
“这或许对私人消费者有效,但对工业市场并不适用。”Murata的Scheel指出。
“最近由于日元疲软,日本制造商的产品价格下降了20%到30%。”
“但这并没有导致订单增加,因为没有实际需求,就不会产生采购行为。”

Leicher Ferdinand
Ferdinand Leicher, Bourns
© Componeers GmbH

Würth Elektronik eiSos 的 Gerfer 警告说:“即使现在几乎所有产品都能供应,也千万不要以为这种状况会持续下去——那是完全错误的判断。”
“我们目前都在减产状态下运行,但一旦市场回暖,我们也会很快达到产能上限。”

TDK 的 Vissing 也持同样观点:“我们目前只在少数产线生产,产能基本已经被占满,短期内可扩展的余地很小。”

Yageo Group 的 Turbanisch 补充道:“订单就是我们的‘货币’。 如果订单不足,我们自然也不会全面开工。”
Littelfuse 的 Pape 则指出:“产能下调意味着我们采购原材料的计划也相应减少了,并且采购周期都是基于这类减产安排提前做出的。”

人员短缺将在需求上升时凸显

Vishay 的 Lüthje 提醒说:“德国虽然还有‘短时工作制(Kurzarbeit)’这一缓冲机制,但如果经济低迷时间过长,这种机制也会到期,届时将不得不裁员。”

Bourns 的 Leicher 警示:“在其他国家裁员往往更加容易,一旦开始裁员,这种灵活性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市场突然增长 30% 或 40%,你根本不可能在几个月内重新招回所需人才。”

“即使你招到了人,”Vishay 的 Lüthje 继续说,“他们也需要经过培训才能真正投入到生产中。”

生产时间 ≠ 交付时间:一个致命误区

Rutronik 的 Sutalo 指出,采购人员和客户经常会误以为‘生产时间’等于‘交货时间’——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误区。
“比如 MLCC(多层陶瓷电容)在生产中需要经历烧结阶段,这个过程非常耗时,但很多客户对此根本没有意识。”

虽然分销商会备货,但这些库存最多只能支撑三到四个月的市场需求。
而且这些库存是按照当前较低的需求水平来配置的,“一旦需求突然上升,超出库存覆盖范围的部分就会立刻出现供应短缺。”

Turbanisch 还特别指出,电阻器虽然在技术上是简单元件,但千万不要误以为它们就好买。
“每个客户都要不同的规格和封装,导致这个元件的料号种类已经爆炸式增长。”
“像 Mouser 或 DigiKey 这样的分销商,不可能把这种巨大的产品多样性都备货在库。”

Pfülb Joachim
Joachim Pfülb, Beck Elektronik Bauelemente
© Componeers GmbH

Yageo Group 的 Turbanisch 警告说:“如今分销渠道的库存比一年前要少得多。”
过去,即使主渠道没有库存,在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还常常能‘淘’到一些货。
“但经历了两年的下行周期,现在那里也什么都没有了。”

他预测:“一旦市场真的回暖,情况可能比过去任何一次都更加剧烈。”
“谁能及早洞察这一趋势,谁就能抢占先机。”

Taiyo Yuden Europe 的 Sauer 因此认为,此时还在说“10周交期”是完全错误的做法。
“如果客户因此产生虚假的安全感,而需求突然激增,我们很快又会回到52周交期的局面。”

TDK 的 Vissing 指出,即使这种紧张局面初期可能只是出现在个别领域,AI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个领域目前正在迅速增长,而且用于 AI 的元件在其他应用中也同样可用。”

物流时间比制造时间更成问题

Beck Elektronik Bauelemente 的 Pfülb 进一步提醒:“如今物流时间——尤其是海运——往往比生产时间还要长。”
“如果海上出现拥堵、港口排队、卸货延误等问题,供应链就会随时中断。”

而由于没有人愿意承担高昂的空运费用,Pfülb 强烈建议:
“无论经济形势如何,采购提前期都不应低于20周!”

Sauer Harald
Harald Sauer, Taiyo Yuden
© Componeers GmbH

“我们是按照订单进行生产,而不是为了库存而生产。”
Jianghai Europe 的 Dr. Albertsen 强调道。
“因此我只能建议客户:务必提前下单,特别是涉及海运的订单,以确保物料可获得性。”

据他介绍,Jianghai Europe 会通过内部缓冲机制来吸收部分不确定性——例如延长交期,以此“在问题突发时还能有所应对”。
“但一旦货物已经装船离港,那我们就什么都做不了了——因为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客户根本无法触及这些物料。”

小于 006003?被动元件的极限在哪里?

在半导体领域有“摩尔定律”,而在被动元件领域,“小型化”或许是对应的发展主线。不过,需要明确区分被动集成化(Integration)与传统意义上的小型化(Miniaturisierung)。

Murata 去年秋天推出的 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006003封装尺寸,可谓传统小型化的一个巅峰。
这款“电子尘埃(Electronic Dust)”的外部尺寸仅为 0.16 x 0.08 毫米。
Murata 随即还宣布,将在相同封装尺寸下推出芯片电感器(Chip Inductors),并计划推向市场。

事实上,这个问题——“传统小型化还能走多远?”——在多个行业圆桌会议上已被讨论数十年。
结论很明确:一方面行业仍在持续推进小型化,另一方面,这些器件还必须可靠地实现其物理和技术功能。

Taiyo Yuden 的 Sauer 就指出了这一技术挑战的核心:“我相信,我们未来还将见证进一步的小型化。技术极限尚未被真正触及。”
“但关键的问题将是:在如此微小的封装中,我们还能容纳多少功能?”